Search

北京打响第一枪 医耗联动到来

临近年底,又一个影响力十足的改革方案出台:医耗联动。

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《北京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实施方案》,正式启动医耗联动综合改革,推出“五个一”的措施,不仅要进一步取消耗材加成,还要研究推动逐步扩大京津冀耗材联合采购的范围和规模。

据健康北京的报道,这一改革方案将于2019年6月中旬实施,涉及北京市各级各类公立医疗机构、政府购买服务和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定点的3000多所医疗机构。

这份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可以用“五个一”来概括:一降低、一提升、一取消、一采购、一改善。

分别为:

“一降低”是指降低大型仪器设备检验项目价格,控制检查费用;

“一提升”是指提升中医、病理、康复、精神、手术等医疗服务项目价格;

“一取消”是指取消医用耗材加成,降低耗材价格;

“一采购”是指实施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和药品带量采购,进一步腾出费用空间;

“一改善”是指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。

在上述措施的保障上,北京市发改委、医保局共同负责加强价格管理,指导和监督医疗机构更新价格目录并公示。

除了上述改革方案外,北京市本次还同步印发了《改善医疗服务规范服务行为2019年行动计划》。实施负面清单”管理,要求:

医疗机构不得发生违规销售辅具、耗材行为。医疗机构在诊疗过程中不得“搭车”销售医疗辅助用品、保健品、康复用具,不得发生违规销售辅具、耗材行为。要加强外购药品、耗材的管理,不得强制患者到院外指定药店、其他医疗机构购买药品、耗材。

不得发生医疗设备、耗材招标采购违法违规行为。公立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政策要求,规范采购程序,不得采取缩短采购周期等做法规避公开招标,不得发生医疗设备、耗材招标采购违法违规行为。要将高值医用耗材产品信息、采购价格和总体用量纳入院务公开范围。

可以看到的是,上述改革方案对耗材的基本定调是,取消加成,推动医疗机构由资源消耗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;继续实施心内血管支架等六类医用耗材京津冀联合采购,研究推动逐步扩大京津冀耗材联合采购的范围和规模。

以此基调,未来“医用耗材”的使用已不在“耗”字上,转移到“质和效”上,也可以理解为更加注重性价比。此种情形下,会不会影响到一些耗材产品的销售和使用,答案是肯定的,性价比高的耗材会被优先选用。

另外是关于逐步扩大京津冀耗材联合采购的范围和规模。

目前,京津冀在三地800多家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同步实施联合采购。其第一批联合采购的医用耗材有六大类,包括心脏支架、起搏器、防粘连材料、止血材料、人工关节、吻合器等。

今年6月底,媒体报道的关于京津冀联合采购降价的新闻,当时原北京市卫计委药械处处长岳小林向媒体表示,用三个省(市)的市场与企业进行谈判,通过量来带动价格的降低,算下来会比历史采购价格平均降幅达15%。

同时,三地卫计部门统计,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平台上的800多家医疗机构,2016年六大类医用耗材采购总金额约53亿元。据此测算,进行联合采购后,每年可节约耗材费用超过8亿元。当时也指出,未来,三地将分期分批把更多医用耗材纳入到联合采购平台上。

如今改革方案里也再次明确,逐步扩大联合采购的范围和规模。很明显,范围扩大指的是从目前六大类高值耗材扩向十三大类,甚至普通耗材;而规模则是采购量的多少,这个量由参与医疗机构的数量来决定。

上述改革方案也道出缘由,以上降价措施都是为“规范调整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腾空间”。

最后,也是最重要的一点,改革方案里指出,“市医保局负责落实本次改革中的医保政策,健全复合式的医保支付方式,完善针对社会救助对象的医疗救助措施,做好国家药品集中采购试点和京津冀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工作”,显示出京津冀联合采购中北京的耗材采购移交给北京市医保局。

发表回复